加快構建數字時代教育新形態
教育數字化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推進教育數字化,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、學習型大國。當下,我國正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,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,不斷推動教育數字轉型與融合創新,加快構建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,提高教育質量,促進教育公平,奮力譜寫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新篇章。
數字化助推教育資源優質共享。當下,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,數字技術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得到充分釋放,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發展信息網絡技術,消除不同收入人群、不同地區間的數字鴻溝,努力實現優質文化教育資源均等化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教育信息化走上發展的快車道,依托云端網絡,就能讓億萬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。其中,數字化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,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硬件基礎。目前,數字化教學條件全面提檔升級,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%,99.9%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100兆以上,99.5%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。10年來,我國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。2022年3月,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,建起了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中心,通過聚合高質量、體系化、多類型的數字教育資源,為廣大師生、社會公眾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服務供給,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人們從職場技能到興趣愛好等多元化、個性化的學習需求,為全民教育、終身教育提供有力支撐。
數字化催化教育場景應用創新。教育數字化當以人的發展而非以技術為中心,應在教育教學中創設新的應用場景和教學場景,讓技術在促進人的發展過程中發揮優勢。教育教學與技術融合,構建了生態化的學習環境,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效的教學方法,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。數字化技術豐富了智能教室、自適應學習、學情智能診斷、智慧課堂評價等場景應用,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互動,幫助改善教學方法,增強教學過程的創造性、體驗性和啟發性。數字技術革新還有利于構建主動、沉浸、個性的,適應實驗實訓的模擬學習場景。數字時代的新型實驗室無需實物,就能在電腦中高度還原逼真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學科的實驗現象與過程,拓展了實驗教學的廣度和深度。虛擬仿真技術與實驗教學深度融合,解決了課堂實驗中遇到的“高難高?!彪y實現、“宏觀微觀”難展現等問題。
數字化展現教育體系變革愿景。數字技術具有互聯互通、即時高效、動態共享的特征,使得教育與學習可以跨越時空限制,進行多維交流互動,實現了跨學校、跨區域、跨國家傳播分享,有利于構建起人人皆學、處處能學、時時可學的高質量個性化終身學習體系。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,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帶來的教育紅利,必須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,通過充分運用我國的制度優勢、人才優勢、資源優勢,匯聚數字化優質資源,全力構建國家數字教育資源中心,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和每一個學習者。通過發揮國家中心的樞紐能力,示范帶動區域教育資源服務中心建設,實現優質資源共享,形成多方協同共建的國家數字資源公共服務體系。
以數字化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,是面向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。數字化是引領未來教育變革的新浪潮,教育與數字的結合,已經并且會持續深刻影響教育的發展變革。我們要發揮數字技術優勢,加快構建平等面向每個人、適合每個人、伴隨每個人、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。奮進新時代,全社會要共同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發展,推動更快更好地建設教育強國。
?。ㄗ髡撸豪盍?,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、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
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賦能中國式現代化
當前,如何讓中小微企業穩定發展,以保障充分就業,增強經濟發展活力,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讓廣大農村地區與農業人口可持續發展,是擺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重要課題。 [詳細] -
穩步推動制度型開放
同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相比,制度型開放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開放,是我國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必然趨勢,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、理論邏輯、實踐邏輯。[詳細] -
大力培養“數字工匠” 推動數字中國建設
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,數字化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,需要大力培養“數字工匠”,為推進產業數字化、數字產業化,建設數字中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。[詳細]